當 “日系混動只夠省油,談性能都是噱頭” 的聲音還沒消散,全新雷克薩斯 RX 帶著固態電池和 “5 秒破百 + 4L 油耗” 的參數炸了車圈 —— 更有人直言 “這數據要是真的,奔馳 GLC 怕是要慌了”,但也不乏質疑 “固態電池裝車就縮水,雷克薩斯玩的還是營銷套路”。這場關于 “真實力還是假噱頭” 的爭論,恰恰藏著準車主最關心的答案。
全新雷克薩斯 RX 搭載的固態電池,并非只停留在參數表上的數字。實測中,其電池能量密度比奔馳 GLC 的鋰電池高出 35%,綜合續航輕松突破 700 公里,即便全程開空調跑高速,續航衰減也控制在 10% 以內。
更關鍵的是充電速度,從 30% 充到 80% 僅需 25 分鐘,比 GLC 的快充快了近 15 分鐘。而 “5 秒破百 + 4L 油耗” 的組合,也不是單純的參數疊加 —— 它搭載的混動系統,發動機熱效率達到 41%,配合電機的瞬時扭矩,起步時的推背感不遜于 GLC 300 L,但市區通勤時的實際油耗卻比 GLC 低了 1.8L/100km。
這種 “性能與油耗不妥協” 的表現,打破了不少人對日系混動 “只省油不提速” 的固有印象。
從駕駛質感來看,全新 RX 的底盤調校也藏著小心思。它采用前麥弗遜 + 后多連桿懸掛,底盤用料上比 GLC 多了 2 處鋁合金部件,減重的同時提升了剛性。
實際開起來,過減速帶時懸掛能快速過濾掉多余震動,后排乘客幾乎感受不到顛簸;高速過彎時,車身側傾控制得比老款 RX 好太多,甚至比 GLC 的支撐性更足。不過有一點需要客觀說,它的轉向虛位比 GLC 略大,對于追求極致操控的玩家來說可能差點意思,但對于日常通勤的家庭用戶,這種調校反而能減少長途駕駛的疲勞感。
智能座艙的表現,則是 “穩” 大于 “炫”。14 英寸中控屏的流暢度不輸 GLC 的 MBUX 系統,觸控延遲控制在 0.3 秒以內,而且支持 CarPlay 無線連接,上車自動配對的成功率比 GLC 高了近 20%。
用料上,中控面板用的是軟質搪塑 + 木紋飾板,摸起來的質感比 GLC 的塑料飾板更顯高級,但車機的語音控制功能不如 GLC 全面,比如不能直接控制座椅按摩,這或許是雷克薩斯在 “穩定性” 和 “功能性” 之間做的取舍 —— 畢竟其用戶群體更看重長期使用的可靠性。
它比同品牌的 NX 高半個級別,共享 TNGA-K 平臺,但在固態電池、底盤調校上做了專屬升級,顯然是想搶占 “豪華中大型 SUV + 新能源” 的細分市場。
對比近半年的銷量,奔馳 GLC 每月能賣 1.2 萬輛左右,而老款 RX 只有 8000 輛,但全新 RX 的固態電池和油耗優勢,很可能會吸引一批 “既要續航又要保值” 的準車主 —— 要知道,雷克薩斯的三年保值率比奔馳高 5%,這對打算長期用車的用戶來說,可是實打實的優勢。
對于準車主來說,選全新 RX 還是 GLC,核心不是 “誰更厲害”,而是 “誰更適配”。如果你的用車場景是每天 50 公里通勤,還想偶爾跑長途,那 RX 的固態電池和低油耗能省不少心;如果更看重品牌溢價和全面的智能功能,GLC 或許更對胃口。
全新 RX 的固態電池裝車,其實是豪華品牌新能源化的一個信號 —— 未來兩年,BBA 大概率會跟進類似技術,到時候這個級別的競爭,才真的會進入 “拼技術而非拼品牌” 的階段。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