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陳振
來源 | 財經八卦(ID:caijingbagua)
引言:1年虧損20億美元,半年僅在華賣出69輛車,曾被視作特斯拉勁敵的豪華品牌,在中國徹底“玩不下去”了!
在10月13日就有媒體報道,昔日被車圈認為是特斯拉勁敵的極星汽車,目前已經關閉了其在國內的最后一家直營門店。
這也意味著,極星汽車目前已經完全暫停了其在中國實體線下市場的銷售。后面極星汽車在國內市場的銷售也會轉為線上銷售模式。
圖源:中國汽車報
如果有車主想要買極星汽車的話,可以在網上查閱相關的產品信息,然后通過官網等線上渠道完成購車。
但是極星官方雖然說想要買車的中國車主,可以通過線上渠道購買,可有記者掃描了官方提供的購車二維碼,里面的線上購車系統卻是關閉狀態,而且廠家也不提供試駕。
另外,極星在國內銷售的車型,也并不多,而且進星還對這些車型進行了大降價原價33.8萬的車,如今只需要16.9萬,還有部分原價39.8萬的車型,如今也只需要22.9萬。
圖源:每日經濟新聞
這些都是極星在去年底才下線,今年4月才開始上市銷售的2025高配版車型,新車在國內的降價幅度都如此大,可見其對于告別國內實體零售渠道的“決絕”。
極星汽車估計很多人沒有聽過,就算在路上見到,看到其頗具設計感的車標部分人還會誤以為這是部小鵬。
然而極星在車圈那可是大名鼎鼎,報極星的名字,大家可能沒聽過,但是如果報出吉利和沃爾沃的名字,估計許多人都知道。
而極星則是背靠沃爾沃和吉利兩顆大樹,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二代車企”。極星的起點到底有多高?
極星擁有“中歐混血”的優良車企基因,并且極星的前身還是賽車隊,并且是沃爾沃的御用高性能改裝廠商。
所以當吉利和沃爾沃聯手推出極星的時候,當時許多人認為其會成為特斯拉的勁敵。極星也很爭氣,誕生之后不久便上市,市值更是一度達到了200億美元以上。
然而被寄予厚望的極星,在進入國內市場后,其種種表現卻并不及預期,甚至多少有些讓人“大跌眼鏡”。
半年僅售69輛
“大撤退”已有前兆?
極星已經關閉了國內的最后一家直營門店,但是同時極星又強調,這并不意味著極星會退出國內市場,并且關閉直營門店也不會影響之前車主的相關權益。
畢竟我們作為全球最大的單一汽車市場,沒有哪一個汽車廠商會輕易放棄我們。既然不會退出中國市場,極星為什么又要做出關閉最后一家直營門店這樣的舉動呢?
主要就是目前來說,直營門店的存在意義對于它們來說,似乎是利大于弊的,畢竟直營門店的存在,每開一天都要承擔相關的成本。
圖源:極星汽車小程序
而極星在國內的銷量,似乎并不盡人意。做為擁有沃爾沃和吉利基因的極星,在國內的部分月份的銷量,甚至沒有縣城老頭樂攤位上一天的銷量多。
進入2025年前以來,極星在1月到6月,只在國內市場賣出了69輛,其中1月份最多,賣出了56輛,2月和6月都是賣了6輛,4月5月兩個月份則是一輛也沒有賣出。
隨著慘淡的銷量數據被公之于眾,早在今年8月份,就有消息爆出,極星可能會退出國內市場的消息。
圖源:鳳凰網財經
畢竟除了銷量問題,從今年以來極星也一直在縮減在華業務。除了對相關的銷售和運營部門進行相關的減員外,極星科技早在2月的時候,就開始把削弱直營渠道做為重點。
而在當時就有極星科技的內部人士對和媒體透露,這次削減將會是最后一次裁員,后面將會是全員退出,只留下一些售后人員。
圖源:網絡
極星汽車在2017年的時候,站在沃爾沃和吉利兩家車企的肩膀上成立。兩年之后,極星的成都基地也正式投入運營,隨后極星直營店逐漸在國內鋪開。
2019年極星的Polestar 1以145萬的售價亮相上海車展,但是許多人都認為,這部車將會成為狙擊特斯拉同系列車型的勁敵。
然而僅僅6年過去,在國內極星非但沒有成功狙擊成功特斯拉,還落到宣布關閉最后一家國內直營店的結果。
但其實這個結果,其實車圈早有預料,畢竟極星在國內,真的“太難救了”。
國內比國外貴20萬
一手好牌“打爛”
在國內生產,也算的上是“國產車”,但是在新車上市的時候,新車的海外售價卻比國內便宜20萬。而這么做的理由也很簡單,那就是為了保持自身的品牌調性。
這種聽起來有點難以置信的事情,極星卻實實在在的做出來了。而且極星的反差操作還不止這些。
在推出極星1的時候,極星就給品牌定下了相當高的調性,極星1也繼承了極星與生俱來的“性能”基因。
圖源:極星汽車
極星1配置的是2.0T雙增壓發動機,配合雙電機的插混動力,最大馬力能夠達到600匹,這在2019年還是比較少見的。
不僅僅參數爆表,極星1的價格在當時也比較少見,甚至讓許多普通車主望而卻步。極星1做為其第一輛車,其在國內的定價高達145萬。
不僅僅定價高達百萬,在銷售方面極星也搞起了限量銷售一年只產500臺,全球限量1500臺,多了就沒有了。
一方面這可能是極星想對質量進行把控,另一方面極星這么做也是對品牌的自信。
無論是從定價和限量措施來看,極星都極力想把自己打造成一個高端豪華品牌。畢竟145萬這個定價,可不是一般人可以買得起的。
從后來的銷量數據來看,市場似乎對高端的故事并不買賬。極星1在2020年交付市場后,那一年其在國內的上險量只有24輛。
從全球市場來看,2022年極星1在美國賣了231輛,而在歐洲大本營,極星1的銷量同樣不夠看。
既然大家不愿意聽高端的故事,那就改變吧!極星上層反應也很快,在推出極星2的時候,最低價格就定在了29.8萬,最高也不過46萬。
但是極星2還是奔著對標特斯拉的ModeI3去的,極星2的設計也繼承了沃爾沃的簡約豪華,以及運動屬性。但是如果對標特斯拉的話,極星2在一些參數上就“不夠看”了。
圖源:汽車之家
更加讓人沒想到的是,極星2在交付沒多久,就出現了相關的質量問題被召回了。最后在2020年極星2在國內的上險量,也只有342輛。
后來極星又決定雙管齊下,分別推出極星3和極星4一個走高端路線,一個負責走量。
極星3本來是想著重現極星1的豪車歷史,在國內上市的時候就定價88萬。
最讓人沒想到的是,在國內生產的極星3,在國內售價卻是88萬,而海外版卻比國內版還便宜20萬。
雖然中國區的員工多次反饋定價問題但是瑞典總部卻以要維持品牌調性的問題,不改定價。
不改定價就算了,那起碼國內海外一樣定價都好,但是并沒有,所以極星3在國內的銷量也并不怎么好看。
極星在國內的銷量并不多。不過讓人意外的是,在海外極星卻非常受歡迎,銷量和國內相比甚至差了千倍不止。
8年7換CEO
比新車迭代還快
極星的總部設在瑞典,相關權益也高度集中在瑞典,所以每一次國內市場發生變化的時候,面臨一些重大改變的時候,都要等瑞典總部拍板才可以干。
甚至極星的中國團隊,好多次開會都要等到瑞典總部那邊上班才開,這就導致了極星在國內市場反應總是慢了半拍。
反應慢半拍,可以說是許多歐洲車企在國內市場的“通病”,再加上極星成立之初就是為了面對全球市場,所以在主要的設計和研發方面,肯定也是歐洲團隊說的算。
國內的汽車市場變化快,極星這種布局,勢必會導致其在國內產生水土不服。在極星成立到現在短短7年時間里,其中國區的CEO就先后換了8位。
這個更換速度,甚至比其新車的迭代速度還快。其實也是有CEO一直在跟瑞典強調要本土化運營的。比如出身于吉利系統的沈子瑜。
結果其上任之后,卻和魅族合作,共同推出了一款極星手機,而魅族那邊則是要合作與其造車。
而推出的極星手機,從配置來看,似乎是一直是加了極星LOGO的魅族21pro,但是價格卻比魅族12pro要貴上千。今年4月,極星也宣布雙方簽署了終止協議。
極星在國內的許多業務,似乎都按下了暫停鍵。不過極星在國外的銷量卻非常能打,靠著沃爾沃的渠道,極星也得到了不少西方國家的認可。
僅僅在今年前六個月,其全球銷量就達到了3.03萬輛,和去年相比增長了51%。甚至根據極星負責人的透露,其前三季度的全球銷量將達到4.5萬輛左右
極星2的全球累計銷量也達到了37.3萬輛,極星4的則為23.1萬輛。畢竟在國外,特別是歐美市場,除了特斯拉之外,電車市場似乎沒有什么強有力的對手。
極星得益于沃爾沃和吉利的優良汽車基因,在歐美還是相當有競爭力的,甚至有不少用戶稱其設計僅次于保時捷和奔馳。
寫在最后
在極星原來的規劃中,其計劃在在2025年底實現現金流轉正,但是在年初這個時間被調整為2027年。
另外一邊,根據數據顯示極星從2020年到2024年總虧損達到了51億美元,在去年更是1年虧損了20億美元,還被爆出造一臺車虧損27萬的新聞。
極星汽車股價
而截止到2025年10月14號,極星的市值相較于巔峰,也是蒸發了1800億元。可以說這兩年對于極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時間段。
從其在全球的銷量增長表現來看,2027年資金流轉正的目標,或許真的可以實現。
對此,您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發表您的意見或者看法,謝謝。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