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沉默的榮耀》里,國民黨保密局偵防組組長谷正文,一個極為陰險狠辣的特務頭子,其行為和形象令人不寒而栗,其“壞”體現在對信仰的踐踏、對人性的漠視以及對敵人的無情迫害上。
谷正文這個名字,對今天的大多數人來說十分陌生,但在上世紀那段風云激蕩的歲月里,他卻是令無數人聞風喪膽的“活閻王”。在國共情報斗爭中, 谷正文的知名度或許不如戴笠、毛人鳳、沈醉等, 但可與徐恩曾、徐遠舉、沈之岳比肩。
他活得夠久, 2007年死時98歲;干的壞事夠多, 除“吳石案”之外,他曾親口承認參與過二百多起暗殺行動……戴笠曾評價他:“對共產黨的活動規律了如指掌,是難得的人才。”毛人鳳對他說:“你比我還狠!”
谷正文,原名郭同震,1910年出生于山西汾陽一個普通家庭。那時的中國正處在劇烈變革的前夜,清王朝搖搖欲墜,新思想暗流涌動。少年時代的谷正文天資聰穎,考入北平的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讀書,這在當時可謂鳳毛麟角。
在校期間,這個山西青年展現出了過人的組織能力和演講才華。據當年同學回憶,谷正文善于辯論,常在學生集會上慷慨陳詞,對時局有著敏銳的觀察。更重要的是,他和當時許多進步青年一樣,被共產主義理想所吸引,于1931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這段早期經歷頗為耐人尋味。據谷正文晚年自述,他當時是真心信仰共產主義,曾積極參與學生運動,還在北平從事地下工作。歷史資料顯示,他確實曾在中共北平市委擔任交通員,負責傳遞情報和聯絡工作。若沿著這條路走下去,他的人生或許會完全不同。
然而,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全面抗戰開始,這個二十七歲的青年做出了人生第一個重大轉折——脫離共產黨,轉入國民黨軍統系統。關于這一轉變的原因,歷來眾說紛紜。有研究者認為,這與當時黨內斗爭有關;也有資料顯示,戴笠領導的軍統正在大力吸納各方面人才,特別是像谷正文這樣熟悉中共運作的知識分子。
加入軍統后,谷正文很快展現出了從事特殊工作的“天賦”。他心思縝密,手段狠辣,加之對共產黨組織運作方式的熟悉,使他成為軍統對付中共地下組織的利器。
這一時期,谷正文參與了多項針對日偽和中共的秘密行動。據檔案記載,他在北平、天津等地成功破獲多個中共地下聯絡站,導致不少中共黨員被捕。他的行事風格也開始形成: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對審訊對象極其殘酷。
值得一提的是,谷正文在抗戰期間也確實參與過對日行動。1943年,他策劃了針對北平日本憲兵隊高官的暗殺行動,雖然最終未能成功,但此舉讓他在軍統內部聲名鵲起。這種雙重身份——既抗日又反共,正是那個特殊年代的縮影。
抗戰勝利后,隨著國共內戰爆發,谷正文的地位進一步上升。此時已改名的他,成為軍統(后改組為保密局)華北地區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直接向毛人鳳匯報,負責針對中共的秘密行動。
1947年北平我黨地下情報系統由王石堅負責。這個情報系統代號“王石堅系統”,運行多年一直未被國民黨察覺,直到谷正文出手。
谷正文通過線人舉報和無線電監測,鎖定了電臺的大致位置。他親自帶隊,在北平城內展開地毯式搜查。最終,在一條偏僻的胡同里,他們發現了隱藏的電臺和工作人員。谷正文沒有立即抓捕,而是采取了放長線釣大魚的策略。他監視電臺數日,截獲了大量往來電報,逐步摸清了整個網絡的架構。
1947年秋,谷正文下令收網,一舉端掉了王石堅情報系統。多名地下黨員被捕,電臺被搗毀,大量機密文件落入國民黨手中。王石堅本人雖僥幸逃脫,但系統遭到重創,短期內難以恢復。這一事件,對共產黨在華北的情報工作造成巨大打擊。谷正文因此立功,得到蔣介石的親自嘉獎,至此“活閻王”名號也開始在圈內傳開。
然而,在這些“功績”背后,是無數生命的消逝。據知情者回憶,谷正文審訊時慣用各種酷刑,且常常親自監督執行。一位曾被他關押后僥幸生還的人回憶:“他(谷正文)說話總是很平靜,但每一句都讓人不寒而栗。他可以微笑著下令用刑,那種冷靜比暴怒更可怕。”
在情報圈內,他以冷酷、狡詐著稱,善于策劃暗殺、破壞和滲透行動。他的行事風格低調而高效,往往在不經意間給予對手致命一擊。
1949年,國民黨政權潰敗臺灣,三十九歲的谷正文隨軍統局主力渡海。在臺灣戒嚴時期,他迎來了職業生涯的“黃金時代”。
作為保密局的上校處長,谷正文深度參與了一系列針對大陸的破壞行動和島內的“肅清”工作。1950年代初,他負責對潛入臺灣的中共地下組織進行清查,導致了著名的“吳石案”等一系列事件。在此期間,他的手段愈發老練毒辣。
據退休情報人員回憶,谷正文擅長心理戰術,常常能從不經意的細節中發現破綻。他有一個特點:不過分依賴刑求,而是更善于利用人性的弱點。他會仔細研究每個目標的背景,找到其心理防線最脆弱的地方,或是親情,或是恐懼,或是利益誘惑。
然而,真正讓谷正文在情報史上留下濃重一筆的,是1955年發生的“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盡管臺灣當局始終未正式承認對此事件負責,但晚年谷正文在接受采訪時卻直言不諱地承認了自己的參與。
他詳細敘述了如何收買香港啟德機場的清潔工,將定時炸彈偽裝成牙膏帶上飛機,企圖暗殺周恩來總理。最終飛機在印尼附近海域爆炸,造成機上11名乘客和5名機組人員遇難,但周恩來因臨時改變行程未登機而幸免于難。
這一事件震驚世界,也使得谷正文在情報界的“聲譽”達到頂峰。然而,對遇難者家屬而言,這卻是永遠的痛。一位遇難記者的家屬多年后泣訴:“他們(特務)為達目的,完全無視無辜者的生命。”
在臺灣白色恐怖最嚴峻時期,谷正文扮演了重要角色,直接策劃和指揮了很多令人不齒的罪大惡極的行動。
一位曾被他逮捕的臺灣大學學生回憶道:“他(谷正文)審問時喜歡引經據典,甚至會討論文學和歷史,但轉眼間就能下令用刑。他常說:‘亂世用重典,非常時期要有非常手段。’”
谷正文的冷酷不僅對外,也對內。他對自己手下要求極其嚴格,稍有可疑便會徹查。據一位前下屬回憶,組內有一位成員因與一位疑似“左傾”的親戚保持聯系,被谷正文親自審查,最終被調離關鍵崗位。
“他相信人性本惡,認為任何人都有可能背叛,所以對所有人都保持警惕。”這位下屬如此評價他。
谷正文的暗黑生涯,并未隨年齡增長而收斂。晚年,他卷入另一樁著名事件——毒殺白崇禧。
白崇禧是國民黨元老,素有“小諸葛”之稱,1949年后寓居臺灣。他與蔣介石關系微妙,一度被視為潛在威脅。1966年,白崇禧突然去世,官方說法是心臟病發作,但坊間一直流傳他被毒殺的傳聞。
谷正文在回憶錄中暗示,自己參與了此事。據他描述,蔣介石對白崇禧不放心,下令情報部門“處理”。谷正文受命后,策劃了投毒方案。他利用白崇禧的日常習慣,在食物中下毒,導致其慢性中毒身亡。
這一說法雖未得到官方證實,但符合谷正文的一貫作風,也解釋了白崇禧之死的諸多疑點。
1970年,六十歲的谷正文從情報系統退休,結束了他長達三十三年的特務生涯。晚年谷正文的生活相對平靜,他喜歡讀書、練書法,與普通老人無異。誰能想到,這個看似慈祥的老人,手上曾沾滿鮮血?這種強烈的反差,讓人不禁思考人性的復雜。
在人生最后的二十多年里,他接受媒體采訪、撰寫回憶錄。他的敘述往往帶有自我辯解,強調當時的歷史環境和身不由己。他常說:“在那個位置上,要么殺人,要么被殺,沒有中間路線。”試圖將所作所為歸因于時代背景。
有人看完谷正文的回憶錄后感慨:“遍查全書,找不到一絲的懺悔之詞,可以說是真正的恬惡不悛,全然是一個把靈魂抵押給魔鬼的浮士德。”
2007年,98歲的谷正文在臺北死了。縱其一生,活得夠久,壞事干得夠多!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