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10月28日,以“文學映照時代生活 十月匯聚青春力量”為主題的第十屆北京十月文學月在北京正式拉開帷幕。“人民藝術家”王蒙,以及阿來、麥家、劉亮程、陳彥、歐陽江河、白燁、劉慶邦、關仁山、范小青、范穩、石一楓等著名作家、詩人、評論家齊聚現場。活動主承辦及支持單位領導,中宣部、中國作協及北京市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以及出版界、文藝界嘉賓共同見證啟動活動。
文學與時代的對話:三位作家共話創作使命
阿來在演講中
阿來在題為“文學向未來”的演講中提到,面對技術的快速迭代,文學應堅守對人性的洞察與對生命的關懷。他強調,文學反映社會、追求審美的精神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消逝,人類對深刻故事與優美文字的需求永恒存在。他呼吁文學界以開放心態融入新表達,承擔起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文化使命。
麥家在演講中
麥家以“文學擁抱生活”為題,探討作家如何從紛繁現實中提煉人性真諦。他比喻創作如煉鋼,需不斷淬煉,方能呈現如鉆石般恒久的精神價值。他借海明威筆下的“豹子”意象,指出作家應勇于挑戰情感與精神的極限,探索“極限真實”,以此豐富人類的情感世界。
劉亮程在演講中
劉亮程則從長篇小說《本巴》出發,分享“大地上的文學”理念。他回顧在新疆村莊與土地風雨相伴的寫作歲月,談到自己的創作根植于這種觸摸得到的現實大地:一只腳在田間勞作,另一只腳邁向文學虛構的遠方。他表示:“文學可以有一萬種虛構,但只有一種真實——那就是大地,以及大地上生生不息的人們。”
作家與讀者溫暖互動,“十月”品牌搭建文學橋梁
啟動儀式上,著名播音藝術家瞿弦和與青年演員聯袂演繹《沒有紐扣的紅襯衫》《平凡的世界》《北上》等“十月”經典文學作品片段,帶領觀眾重溫不同年代的青春記憶與精神共鳴。
劉慶邦、關仁山、范穩等“十月簽約作家”代表接受“《十月》·共讀派”讀者代表的獻花
活動現場還設置了作家讀者互動環節。劉慶邦、關仁山、范穩等“十月簽約作家”代表接受“《十月》·共讀派”讀者代表的獻花,并與讀者親切交流,氣氛溫馨熱烈。“《十月》·共讀派”由北京出版集團于今年8月發起,通過共讀計劃促進編輯、作家與讀者之間的深度溝通,提升公眾的文學參與感。
“十月簽約作家”機制自創立以來,已累計簽約29位作家,多部作品榮獲“五個一工程”獎、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等國家級獎項。北京出版集團總編輯趙彤表示,“十月”品牌將持續發揮平臺作用,整合創作資源,引領文學方向,推動北京文學高質量發展。
兩項文學計劃發布,助力創作與青年成長
第四屆“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計劃·年度特選作家”名單揭曉
在發布環節,第四屆“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計劃·年度特選作家”名單揭曉,周宏翔、林為攀、顧拜妮三位青年作家入選。王蒙與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邱華棟共同為入選者頒發證書。王蒙勉勵青年作家珍惜青春經歷,保持創作耐心,以真摯筆觸書寫時代,將個人思考融入人民故事,寫出屬于青年一代的真誠之作。
“新大眾文藝·北京創作計劃”正式發布
同時,“新大眾文藝·北京創作計劃”正式發布。首期入選作品涵蓋小說、詩歌、報告文學、網絡文學等多種體裁,包括王柳云的長篇小說《君遷》、小海的詩集·攝影集《溫榆河上的西西弗斯》、李琭璐的報告文學《青年醫生》、林遙的長篇小說《大明邊墻》、阿依努爾的非虛構作品《單身母親日記》,以及六個葫蘆的網絡小說《時停起手》。該計劃將依托北京市作協與“十月”品牌資源,構建“創作-出版-傳播-互動”閉環,推動文學融入大眾生活。
共啟文學新程,系列活動持續賦能“書香京城”
在全體與會嘉賓的共同見證下,主承辦單位代表及陳彥、范小青兩位作家代表共同點亮啟動裝置,標志著第十屆北京十月文學月正式啟幕。
作家、讀者齊聚一堂
本屆文學月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委網信辦、北京市文聯、北京市西城區委區政府聯合主辦,中國作家協會、中國圖書評論學會支持,多家文化單位共同承辦。活動期間將陸續推出新書發布、創作分享、作品研討、名家講座、文化市集、行走采風、國際交流、少兒閱讀等線上線下系列活動,進一步凝聚作家力量、推動精品創作、促進全民閱讀,助力“書香京城”與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排版:單小菁
編輯:劉 雅
二審:張俊平
三審:王 楊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