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船舶收費,中國同時實施對等反制,一場圍繞國際海運市場的貿易博弈悄然升級。
“自2025年10月14日起,美國將對中國企業擁有或經營的船舶、中國籍船舶及中國造船舶加收港口服務費。”四個月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這份聲明,如同一顆投入全球海運市場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
半年后的10月10日,中國交通運輸部發布公告,宣布自10月14日起對美船舶收取特別港務費,實施對象包括美國擁有或運營的船舶、懸掛美國旗的船舶及在美建造的船舶。
這場看似突然的貿易摩擦,背后是中美兩國在海運物流領域日益激烈的競爭,以及美國造船業長期衰落帶來的戰略焦慮。
一、 貿易對抗:中美海運摩擦驟然升級
這場中美海運博弈的序幕,源于2025年4月17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聲明。美方宣布對中國海事、物流及造船業進行301調查措施,并決定自10月14日起加收港口服務費。
美方的收費措施極具針對性。根據報道,對中國擁有或運營的船舶按每凈噸50美元收費;對中國建造的船舶按每凈噸18美元或每個集裝箱120美元收費;對非美國建造的汽車運輸船按每凈噸14美元收費。
這一措施立刻引發了行業震動。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的報告指出,在USTR于2024年4月宣布啟動301調查后,中國船企的新船訂單量短期內大幅飆升。
市場咨詢機構壹航創始人兼CEO鐘哲超表示,這意味著美國對中國的“海事、物流和造船業”301條款措施已從政策層面進入實質落地階段。
面對美方的單邊措施,中方經過半年準備,于10月10日宣布了對等反制措施。中國交通運輸部發布公告,自10月14日起對美船舶收取特別港務費。
二、 精準反擊:中方反制措施的三大特點
中方的反制措施并非簡單象征性回應,而是一套精心設計、分階段實施的精準打擊體系,展現出三大鮮明特點。
反制對象廣泛。中方的征收范圍覆蓋了美國的企業、其他組織和個人擁有或運營的船舶;美方持有25%及以上股權的企業擁有或運營的船舶;懸掛美國旗的船舶及在美國建造的船舶。
這一范圍界定被專家認為“對美國的預期殺傷力應該較強”,因為它涵蓋了美國金融資本間接控制的大量船舶。
分階段遞增。中方公布的收費標準呈現逐步提高趨勢:從2025年10月14日的每凈噸400元人民幣,逐步升至2028年4月17日的每凈噸1120元人民幣。
這種分階段實施的方式,既給了市場適應期,也保留了隨著形勢發展加大反制力度的靈活性。
操作規則合理。中方制定了“同一航次掛靠多個中國港口僅在首個掛靠港繳費”和“同一船舶一年內收費不超過5個航次”的規則。
這些規則避免了過度扭曲市場,體現了反制的精準性。
三、 產業現實:美國造船業的長期衰落
中美之間的這場海運博弈,背后折射出美國造船業長期衰落的現實。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張茉楠直言:“美國民用造船成本是中國的3到5倍,相對缺乏國際競爭力。” 這種成本差距使得美國造船業在全球市場上難以與中國競爭。
市場份額數據更為直觀。CSIS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在全球商船建造市場所占份額超過53%,而美國僅占0.1%。
更令人驚訝的是,僅中國船舶集團在2024年建造的商船噸位數量,就已經超過了美國自二戰結束以來整個造船業的累計造船總量。
美國造船業之所以長期衰落,一方面是因為人力成本高企,另一方面則是產業鏈不完整導致的效率低下。張茉楠指出:“中國、韓國和日本是目前全球主要的航運巨頭。中國很多廠商在訂單上有較強優勢。”
四、 全球格局:中國造船業的主導地位
面對美國的壓力,全球船東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中國造船業的信心。數據顯示,中國船廠的手持訂單量已達到9992萬CGT,以61%的市場占有率繼續穩居全球第一。
盡管美國301調查曾短期內影響中國船企訂單——2025年3月至5月,中國船企接單量占比一度降至30%以下。
但到2025年夏季,中國船企的接單量迅速恢復,6月份份額回升至65%以上,8月更是達到了84%。
馬士基、地中海航運、達飛等全球主要集運巨頭近期的表態也證實了這一點——美國政府的收費政策對其在中國訂船的行為影響有限。
CSIS報告透露,自USTR于2025年4月宣布收費方案以來,僅地中海航運就在中國船企訂造了12艘超大型集裝箱船,占中國船企4月至7月接單總量的22%左右。
五、博弈趨勢:持久戰中的中美軟肋
這場中美海運博弈,看似關于港口費用,實則關乎全球海運主導權。分析人士認為,這將會是一場“持久戰”,雙方都有自己的優勢與軟肋。
中國的優勢在于堅實的產業基礎和全球網絡。中國船廠在全球商業造船市場中占據約一半份額,這種規模和技術優勢短期內難以被替代。
同時,中國在全球投資和運營的龐大港口網絡,也為其航運業提供了優化航線的戰略深度。
美國的軟肋則在于其高昂的成本和脆弱的供應鏈。美國的民用船舶建造成本幾乎是中韓的3到5倍左右,其造船業長期處于“產業空心化”的困境。
即使通過政策扶持,美國的造船業也難以迅速恢復。
有分析認為,中國的反制措施將對美國農產品出口造成較大打擊。據美國農業事務聯合會分析,港口費用的增加可能導致美國每年損失超過50億美元的農產品出口。
這種影響是間接的,主要體現在推高了美國農民的物流成本,從而削弱了他們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全球船東已經用行動投下了信任票。在美方公布301調查后,中國船企的新船訂單量一度飆升,2024年下半年全球新船訂單75%以上流向中國船廠。
盡管美國的收費政策會在短期內給中國造船和航運業帶來壓力,但中國的反擊精準有力。
中美之間的這場海運博弈,注定是一場關于產業韌性、全球供應鏈和戰略耐性的大規模較量。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