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很多人使用筆記本電腦還要外接一個鍵盤?
我也用了好幾年的筆記本電腦了,我就很不習慣給筆記本外接一個鍵盤,因為筆記本電腦屏幕并不像臺式機那樣那么大,如果加上鍵盤我們距離屏幕的距離更遠了,就會不習慣!當然也有人會放在筆記本電腦的鍵盤位置,但這樣要么會遮擋視線要么會誤觸體驗并不好!
我中間體驗過一段時間給筆記本外接鍵盤,使用了一段時間還是不習慣!但也有人可能能習慣,而且覺得外接鍵盤更順手!這是因為很多人對于鍵盤的手感有要求,筆記本電腦的原生鍵盤有時候會為了筆記本的厚度,相對做了很多妥協。例如鍵程比較短,打字起來不舒服!
那么就有人會買一些機械鍵盤來用,外接鍵盤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可以選擇很多類型的鍵盤,例如機械的鍵盤,例如靜音的鍵盤,例如帶著小鍵盤的鍵盤,選擇起來也非常多樣化!通過鼠標鍵盤,這也是保持了臺式機的習慣,有外接鍵盤肯定有鼠標!但我接了鼠標,并沒有接鍵盤,我用不慣筆記本的觸摸板來操作,有時候很容易誤觸,很容易在打開頁面,在選擇的時候就不順手!還是外接鼠標更爽一點!
有些經常需要打字的人還是很在乎鍵盤的!經常打字的人對鍵盤的感情,就像老司機對方向盤的挑剔——天天摸的東西,舒服不舒服太重要了。我見過一個程序員同事,筆記本自帶鍵盤嶄新如初,旁邊卻擺著個用了三年的機械鍵盤,鍵帽都磨出包漿了。他說這就像穿鞋,外表再好看,磨腳的鞋走不了長路。畢竟筆記本鍵盤為了薄,鍵程普遍壓縮到1.3mm左右,而好的機械鍵盤能到2mm以上,敲下去那種"段落感"和回彈反饋,長期打字真能減少手指疲勞。
還有個容易被忽略的點是鍵盤布局。筆記本為了遷就機身尺寸,常把方向鍵、Delete鍵做小,甚至砍掉右側數字小鍵盤。財務、數據錄入這類工作,沒小鍵盤簡直是災難。我表姐做會計,買筆記本第一件事就是配外接鍵盤,她說用筆記本自帶鍵盤輸報表,速度能慢三分之一。更別說現在流行的"矮軸"設計,看著高級,實際按下去像按在硬紙板上,發力都找不到支點。
不過外接鍵盤的痛點也真實存在。有網友試過把鍵盤架在筆記本鍵盤上,屏幕立馬低了一截,脖子得彎成問號;放桌上又得把筆記本墊高,不然看屏幕像低頭認罪。后來發現游戲玩家的解決方案挺聰明——用那種可折疊的鍵盤支架,把外接鍵盤架到和筆記本鍵盤齊平的高度,視線終于不用在兩個平面間切換了。還有人干脆把筆記本當主機用,外接顯示器和鍵盤,徹底解決屏幕小的問題,就是失去了便攜性。
其實習慣這東西很微妙。我曾經覺得無線鼠標多此一舉,現在沒它就像少了只手。外接鍵盤可能也是這樣,剛開始覺得麻煩,一旦適應了那種敲擊快感和效率提升,再用回筆記本鍵盤反而會覺得"不得勁"。就像有人寧愿背著幾斤重的機械鍵盤出差,也不肯委屈自己的手指——畢竟對靠鍵盤吃飯的人來說,這東西不只是工具,更像吃飯的筷子,順手比什么都重要。你有沒有試過用不同鍵盤打同一篇文章?那種流暢度的差異,可能比想象中大多了。對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歡迎關注我“創業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