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為Mate70 Air正式在華為商城開啟預售。作為Mate系列首款超薄手機,這款新機以6.6mm的厚度成為史上最薄的Mate手機。
與Mate 70標準版5499元的起售價相比,Mate70 Air的4199元起售價顯得親民不少,再疊加“國補”政策,12GB+256GB版本實際價格可降至3699元。預售啟動后,市場反應迅速,僅12GB內存的Mate70 Air支持購買,16GB內存版本很快處于缺貨狀態,顯示市場對這款輕薄旗艦抱有相當高的熱情。
不過這款手機正式開售后,一個奇怪的現象出現了,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一、華為Mate70 Air正式開售,產品力豐富
華為Mate70 Air這次的產品力可謂是非常豐富,其屏幕尺寸增加到7英寸,機身厚度減至6.6mm,比Mate 70標準版薄了1.2mm。為實現輕薄設計,華為在影像系統上做了細微調整。Mate70 Air的超廣角微距鏡頭為800萬像素,低于標準版的1200萬像素,但該機仍保留了華為自研影像XMAGE標識。
令人驚喜的是,盡管機身超薄,Mate70 Air卻內置了6500mAh大容量電池,支持66W有線快充。這一配置打破了“超薄機續航差”的行業魔咒。然而,就在產品獲得市場認可的同時,一個奇怪的現象出現了:有不少網友對這款手機冷嘲熱諷,認為它是盲目跟風蘋果的產物。
二、奇怪的現象出現了,華為Mate70 Air被質疑跟風蘋果
雖然華為Mate70 Air在市場上廣受歡迎,但一個奇怪的現象還是出現了,很多網友都質疑這款手機是跟風蘋果的17air手機。客觀的講,網友的質疑并非完全空穴來風,蘋果確實率先推出了iPhone 17 Air,其厚度僅為5.5毫米,重量約146克,走的是極致輕薄路線。
而華為隨后發布同樣以“Air”命名的產品,自然容易被拿來比較。從命名到輕薄化的產品思路,外界難免產生華為“跟風”的觀感。不過細究之下,華為Mate70 Air和iPhone 17 Air本質是兩款不同的產品。為什么這樣說呢?我們簡單的分析以下。
三、兩款Air,完全不同的產品哲學
盡管都命名為“Air”,華為Mate70 Air和蘋果iPhone 17 Air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產品思路。蘋果追求的是極致的輕薄化,甚至不惜犧牲電池容量和物理SIM卡槽。iPhone 17 Air的電池容量僅2800mAh左右,且僅支持eSIM技術。
而華為選擇的是在輕薄與實用間尋找平衡,用相對稍厚的機身內容納了大電池和實體SIM卡槽,更符合國內用戶的使用習慣。
具體來看,Mate70 Air保留了實體雙nano-SIM卡槽,而iPhone 17 Air則完全依賴eSIM技術。在當前國內eSIM業務辦理仍較為繁瑣的背景下,華為的這一設計明顯降低了用戶使用門檻。
兵器兩款Air手機的差異還體現在價格策略上,iPhone 17 Air起售價為6999元,而華為Mate70 Air起售價為4199元,價格優勢明顯。
而在影像系統方面,Mate70 Air后置5000萬像素主攝、1200萬像素長焦鏡頭和8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組合,配合紅楓原色影像系統,色彩準確性得到提升。與iPhone 17 Air的單攝方案相比,華為Mate70 Air在攝影功能上明顯更加全面。
最令人稱贊的是華為Mate70 Air的續航能力,其內置的6500mAh大電池容量較iPhone Air提升近50%,配合66W有線快充,重度使用續航可達1.5天。
整體看來,iPhone 17 Air是為了輕薄而輕薄,根本不考慮其他的體驗。反觀華為Mate70 Air就不同,它做得各方面的均衡,這是iPhone 17 Air難以比擬的。
四、寫在最后
從市場反饋來看,iPhone 17 Air的銷售情況并不理想。據報道,iPhone 17Air首周國行激活量僅5萬臺左右,蘋果甚至計劃將iPhone Air的產量削減約100萬臺。由此可見,iPhone 17Air為了輕薄而輕薄,而忽略用戶體驗的做法并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
而華為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厚度、屏幕、續航”的三角平衡,為行業樹立了新的標桿,這種以“體驗優先型”輕薄旗艦的定位,直擊iPhone Air的痛點。
消費者對輕薄機的需求已從“便攜”轉向“便攜與體驗兼得”。最終選擇哪款產品,取決于個人是追求極致的輕薄手感,還是更看重續航和實用性。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