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博弈,美國帶頭,日本、荷蘭跟著,聯手給中國下套子。光刻機本是芯片制造的核心,一卡住,生產線就得歇菜,外媒直說日本這手比美國還黑,徹底堵死中端技術路子。
美日荷協議卡中國半導體
中美科技摩擦從2018年貿易戰拉開帷幕,美國瞄準半導體領域,步步緊逼。2022年10月,美國商務部先發制人,限制先進芯片和制造設備對華出口,理由是國家安全。
轉眼2023年1月27日,美國拉上日本和荷蘭,在華盛頓閉門磋商,三方高層敲定同步管制方案。 協議直指深紫外光刻機這類關鍵設備,荷蘭ASML、日本尼康和東京電子等巨頭的產品,全線受限。
日本動作快準狠。3月31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布出口管理令,從7月23日起,23類半導體制造設備不得對華輸出,包括清洗、檢查和光刻環節。
6月30日荷蘭也跟進新規,先進設備需事先許可。這些設備本是7納米以上制程的命根子,中國中芯國際等企業訂單直接泡湯,現有光刻機缺了耗材和更新,就跟廢鐵沒兩樣。
組合拳表面是為遏制中國高科技崛起,骨子里是維護美西方壟斷。全球芯片供應鏈本就集中,日本荷蘭是設備供應商,中國是最大市場,一禁就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日本企業對華出口占大頭,尼康東京電子損失不小,可在美日同盟框架下,日本只能硬著頭皮上。
日本對華施壓
日本半導體路,走得彎彎繞繞,當年被美國整慘了,現在反過來對中國使絆子。回想80年代,日本DRAM芯片稱霸全球,1986年產值超美,市場份額51%。 美國不干,啟動超級301調查,指責日本傾銷和高關稅。1987年3月,里根政府甩出100%懲罰性關稅,覆蓋電視機電腦等電子產品。 日美談判桌上,日本被迫簽協議,11年降關稅至零,還承諾市場份額讓美企占20%。
結果日本半導體一蹶不振,從設備轉向材料,光刻膠領域壟斷全球70%以上。信越化學JSR這些公司,靠高端光刻膠吃飯,中國進口依賴重。2023年協議后,日本不光卡設備,還瞄準光刻膠。2024年3月,美國敦促日本限售光刻膠等化學品,對華出口審批從嚴。光刻膠是芯片圖案轉移的關鍵,沒它,硅片上啥也畫不出來,中國工廠直接癱瘓。
日本這步棋,狠在借美國勢,堵中國中低端線。外媒CNN路透都說,日本禁令細致入微,EUV高端不給,DUV中端也掐,現有光刻機瞬間變擺設。 可日本對華市場丟了,得轉戰印度德國,成本高企,企業叫苦。青山繁晴這些議員公開喊,企業得找新出路,不然經濟遭殃。
日本從受害者變加害者,80年代美國用關稅和技術禁令廢了日本,現在復制劇本對中國,霸權邏輯一脈相承。中國半導體起步晚,但潛力大,日本這手雖毒,擋不住我們追趕腳步。
中國自立自強長遠破局
面對封鎖,中國不慌,2023年7月1日起,反手限制鎵鍺出口,這倆稀土是芯片原料,美國企業直跳腳。 政府加大投入,大基金三期規模3440億,投向設備材料研發。上海深圳實驗室加速,國產光刻膠從低端PCB替代,逐步攻高端,2024年國產率升至15%。
企業行動快,中芯國際優化28納米線,華為海思推麒麟芯片,繞開禁區。高校企業聯手,獎學金項目拉大學生進實驗室,人才鏈穩住。
2024年4月,日本傳出進一步緊縮消息,中國已備好替代方案,蘇州晶圓廠測試國產DUV,良率穩步上。
圍堵倒逼中國創新。半導體市場2022年5735億美元,光刻膠才22億,小眾但關鍵,中國砸錢不心疼。美日荷聯盟雖緊,但內部裂痕大,日本企業游說松綁,荷蘭ASML訂單下滑。 中國產業鏈完整,從礦到封裝,一條龍布局,韌性強。
帝國主義封鎖史上,從來沒擋住新興力量崛起。中國有14億人口市場,有舉國體制優勢,自力更生是傳統。光刻機變廢鐵?那是暫時的,自主突破后,我們不光用得上,還能出口。
過去靠進口,現在靠自己。霸權主義蹦跶不了多久,中國半導體彎道超車,就在眼前。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