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年又一年,2025年科大訊飛全球1024開發者節姍姍來遲!
很多朋友可能已經注意到,往年的1024開發者節多在10月24日左右線下舉辦,而今年不僅移到了11月6日,還因為參會熱情過于旺盛,主論壇直到上午10點才正式開啟。
據科大訊飛的朋友介紹,這一次1024開發者節有超過36000支隊伍參賽。這個數據真的很震撼!放眼全球科技企業的開發者節或程序員相關活動,這么大規模的團隊參與都十分少見,活動吸引了十幾個國家的幾百座城市的開發者參與。這一方面能看出AI技術已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也印證了科大訊飛在該領域深耕數十年,早已成為行業標桿。
今年的活動采用“線上先行+線下壓軸”的形式開展,不過由于參會名額有限,我沒能收到線下邀請前往合肥參會,只能通過微信視頻號收聽這場干貨滿滿的大會。
在線參會的好處在于,躺在被窩里就把干貨吸收了。
廢話不多說,直接上核心內容!以下干貨是基于劉慶峰演講實錄整理的分析,也融入了我自己的一些思考
1、AI產業進入爆發期:創造更多崗位
劉慶峰在演講中指出,AI技術的發展速度已創下工業革命以來的最快紀錄,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擴散。這一判斷的背后,是用戶規模的爆發式增長:中國人工智能用戶規模從去年底的2.49億,短短半年內飆升至今年6月的超5億,直觀反映出AI技術在國內的普及程度與市場需求潛力。
從產業資本維度觀察,AI領域的核心地位日益凸顯。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誕生的54家獨角獸公司中,57%為AI相關企業,這意味著AI產業已占據未來全球頂尖企業陣營的半壁江山。
而就業市場的替代與新生博弈,成為這場技術革命中最受關注的焦點。世界經濟論壇的預測數據顯示,AI對崗位的替代效應與創造效應將同時顯現,900萬崗位的消失與1100萬新崗位的誕生,意味著就業結構將迎來劇烈調整。劉慶峰強調,當前行業對被替代的900萬個崗位認知清晰,但新增1100萬個崗位對應的職業能力素質模型、培訓標準及測試方法仍處于探索階段,這也成為科大訊飛在AI賦能教育、助力人才轉型過程中的核心課題。
劉慶峰以亞馬遜裁員3萬人的案例提醒行業,單一技能已難以適應時代發展,綜合素養和能力才是立足之本。而科大訊飛打造的開發者生態,正是為了幫助每一位開發者站在AI的肩膀上,發揮自身獨特價值,在新崗位中實現個人成長。
2、智能體落地生根,比想象更快
在AI技術落地的過程中,智能體正成為連接技術與產業的關鍵橋梁,也是催生新崗位、創造新價值的核心載體。劉慶峰將智能體定義為整合多種AI能力,精準理解用戶需求并完成特定任務的平臺,這一載體已在眾多重要崗位上創造了顯著價值。
國家能源集團的實踐頗具代表性。其采用的訊飛招投標助手,去年一年完成18萬單評審工作,準確率高達97%,直接節約費用1.7億余元,累計節支超10億元,用技術實力驗證了AI在降本增效方面的核心作用。
目前,科大訊飛已聯合央國企在能源、汽車、金融、電力等重點行業,打磨出300多個開箱即用的崗位智能體。在開發者生態的推動下,各類智能體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僅創業大賽中的智能體就達5000多個,平臺累計智能體數量已突破幾十萬。這些智能體覆蓋千行百業,將AI能力與實際生產生活深度融合,不僅推動了行業效率的提升,更在不斷孕育新的職業形態與就業機會。
3、華為+科大訊飛:國產算力實現從1到N突破
人工智能時代,“卡脖子”是一個熱點詞匯。劉慶峰強調,產業紅利的兌現必須建立在自主可控的基礎之上,否則便如同將大樓建在沙灘之上,隨時面臨被卡脖子的風險。這一認知,成為科大訊飛在AI領域持續深耕的核心邏輯。
2023年,科大訊飛與華為聯手啟動中國首個萬卡國產算力集群建設,先后打造飛星1號、飛星2號智算集群,并在此基礎上訓練出中國首個全棧自主可控的大模型。今年上半年,雙方進一步攻克長思維鏈強化學習訓練效率難題,在國產昇騰芯片上對標英偉達A800的訓練效率從30%提升至84%,徹底改變了過去別人訓模型3個月,我們要1年;別人花費5000萬美金,我們要幾億美金的被動局面。
在MOE模型訓練領域,科大訊飛同樣取得重大突破。MOE模型能夠快速調度廣泛的底座能力,抽取關鍵專家算法完成特定任務,實現效率優化與能力提升的雙重目標。今年3月,該模型對標國外的訓練效率僅為30%,目前已提升至93%,再次刷新國產算力訓練的效率紀錄。此外,科大訊飛全球首發非自回歸語音大模型架構,將語音大模型效果提升16%,推理成本大幅下降500%,并已在訊飛輸入法全網上線。
值得關注的是,在國內主流大模型中,訊飛星火是唯一基于國產算力訓練的通用大模型。劉慶峰坦言,這一成就的取得離不開強大的底層創新能力、堅定的家國情懷,以及華為等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
4、星火X1.5重磅升級:核心能力對標國際頂尖
2025年1024開發者節的核心亮點,無疑是訊飛星火X1.5的正式發布。
作為訊飛星火X1的升級版,該模型在全棧自主可控的基礎上,實現了核心能力的全面躍升。
從技術架構來看,訊飛星火X1.5采用293B參數的MOE模型架構,激活后為30B參數,其最大優勢在于部署成本的顯著降低。僅需一臺標準國產昇騰服務器即可完成部署,而同類模型通常需要兩臺以上服務器,這為其在各行業的規模化落地、催生相關運營與維護崗位奠定了基礎。
在性能方面,該模型的語言理解、邏輯推理、數學能力均已對標國際主流的GPT5Hi版和GPT2,在國內多項指標中名列前茅。
數學能力的突破成為本次升級的一大亮點。劉慶峰指出,數學是檢驗大模型深度推理能力的核心標志,其難度在于無法通過簡單的知識補充實現提升,必須具備真正的邏輯推理能力。在第三方權威機構組織的高考數學一卷測評中,訊飛星火X1.5取得147分的高分,綜合各類高考數學卷平均得分145分,遠超GPT5的141分和Deepseek的140分,展現出頂尖的數學推理能力。這一能力的提升,將進一步推動AI在數據分析、戰略咨詢等新崗位中的應用。
在行業垂直領域,訊飛星火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教育大模型在教育、學習、考試、評價和管理等綜合領域得分超過90分,顯著領先于行業第二名,為教育領域新崗位的誕生提供了技術支撐;醫療大模型在語言理解、診斷推薦等方面表現突出,平均得分超91分,遠超協和醫學院76分的錄取分數線水平,將助力醫療輔助類新崗位的發展。多語言能力的升級則為跨境交流相關新崗位提供了保障,目前該模型已支持130個語種,翻譯能力在多項測評中斬獲行業第一。
5、AI+硬件落地:推動AI走進真實生活場景
AI催生的新崗位,不僅存在于虛擬的技術領域,更扎根于真實的生活與工業場景。劉慶峰在演講中多次強調,AI產業紅利的充分兌現,離不開軟硬一體的深度融合,這也是新崗位能夠廣泛落地的關鍵。
為了闡述這個觀點,科大訊飛研究院負責人劉聰現場進行了軟硬一體化的演示。針對大模型落地的四大核心需求,也就是遠距離多人語音識別、優質聲場效果營造、手勢與環境識別、護眼呈現,科大訊飛研發了原創的多型麥克風陣列技術。該技術并非簡單的硬件布置,而是基于AI的測算和動態調節,能夠實現語音屬性解耦、噪音分離、聲源定位、自適應降噪等功能,大幅提升語音識別的準確性和穩定性。
為直觀展示技術實力,現場對比了訊飛X5辦公本與蘋果iPhone17的抗噪能力和遠距離識別能力。在背景噪音不斷加大、設備距離逐漸增加的情況下,訊飛X5辦公本憑借強大的麥克風陣列技術,依然能夠清晰識別語音內容,展現出卓越的硬軟件協同能力。
吊打蘋果這個梗,終于被科大訊飛實現了。
6、生態共建:AI給普通人機會
AI服務落地不是某一家的事情,而是全行業的共鳴曲。科大訊飛展望的偉大愿景,離不開開發者生態的支撐。AI產業的持續發展離不開開發者的積極參與。
本屆開發者大賽參賽隊伍再創歷史新高,共有36898支隊伍參賽,覆蓋17個國家的325座城市,其中50多個團隊為跨國組隊,充分體現了AI技術的全球影響力和凝聚力。
令人關注的是,本次大賽中4600多個垂類智能體的參賽團隊中,近一半沒有技術背景。這一現象表明,AI技術的門檻正在降低,未來對AI的把握能力、靈感創意、想象力和需求洞察,比專業的編程技術背景更為重要。
關于這一點,再一次吻合了咱們上周發表的文章《丁道師:關于AI“創作”的兩點新思考》,文章提到過去只有不到10%的專業人員適合從事內容創作(這里的創作包括寫作、畫圖、做視頻等等),這對人類族群的創造力而言,是一個巨大浪費。
而現在,借助AI工具,90%的人都能夠進行高質量的內容創作 。
也就是說,那些具備思想深度、豐富想象力和創新力,卻缺乏寫作、設計、剪輯、寫代碼等實操技能的人,如今能依托AI工具,可以將腦海的創意想法精準轉化為高質量內容,真正實現“創意為王,技能由AI補齊”,讓創作的核心回歸到思想與想象力本身。
寫在最后:未來,隨著“更懂你的AI”理念的深入實踐,AI技術必將更好地賦能千行百業,催生更多新職業、新機遇,讓每個人都能在這場技術革命中共享發展紅利。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聲音認為,AI時代會讓不到1%的人,匯聚99%的資源和財富,人類的貧富差距會進一步被拉大。
無論人類社會走到哪一步,AI都將是重要的推進劑。既然我們無法阻擋大趨勢,就想辦法通過人的干預和參與,盡可能讓AI走上科技向善的路子吧。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