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科技 I 渝碼科技
10月31日,理想汽車官宣:自2025年11月7日起,召回生產日期從2024年2月18日至12月27日的所有理想MEGA 2024款汽車,共計11411輛。
原因直指動力電池安全隱患,極端情況下可能引發熱失控。
根據公告顯示,這不是一次普通的故障維修,而是一次全量召回。
所有2024年交付的MEGA車主,都將被免費更換冷卻液、動力電池及前電機控制器。
起因是上海一起車輛起火事件,調查發現,問題出在冷卻液防腐性能不足,導致冷卻鋁板腐蝕滲漏,最終可能引發電池熱失控。
面對此次事件,我們不僅要看到理想反應的迅速,更要看清背后的深層啟示。
去年MEGA賣不動,如今看,或許是“因禍得福”
2024年初MEGA發布時的萬眾期待!
當時坊間傳言訂單穩態8000臺/月,甚至有人預測能沖到萬臺。但現實是,全年僅交付11411輛。
假若當初真賣了10萬臺,今天這一紙召回令,意味著什么?
10萬輛車的全面停駛、維修、救援、公關、賠償……成本將遠超想象,甚至可能吞噬理想汽車一整年的利潤。
而如今,因為銷量“冷靜”,理想還能以相對可控的代價,把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
從這個角度看,去年沒賣爆,反而是用戶和企業共同的幸運。高光之下容不得瑕疵,尤其是關乎生命安全的電動車。
噴三元鋰的可以閉嘴了:鍋不在電芯,而在封裝
事件一出,立刻有人跳出來高喊:“看吧,三元鋰就是不安全!”但事實狠狠打了這些情緒化言論的臉。
理想明確回應:事故前電芯狀態正常,排除電芯自身異常導致起火。
真正的問題,是冷卻液材料不合格,導致冷卻系統腐蝕滲漏。這是封裝工藝和材料選擇的失誤,與三元鋰化學體系本身毫無關系。
因此,無論是磷酸鐵鋰還是三元鋰,只要封裝不過關、材料偷工減料,都可能出事。把電池安全問題簡單歸咎于技術路線,是對行業的誤導,也是對用戶認知的污染。
電池安全,是底線,不是上限
用戶買電動車,最關心什么?續航?智駕?豪華感?都不是。電池會不會自燃,才是第一位的。
一旦發生熱失控,車毀人亡只在幾分鐘之內。副駕能逃,后排呢?高速上能停,隧道里呢?
在此次事件中,理想稱“整車自動解鎖”,但車主律師卻說“二排車門未開”,這種信息差,本身就是巨大的信任危機。
因而這次事件該給所有車企敲響警鐘: 電池安全,容不得一絲僥幸;材料不能降本,工藝不能妥協,測試不能走過場。
你可以卷價格,但別卷電池的成本; 你可以拼配置,但別拼電池的材料。
因為,生命只有一次。對車企是萬分之一的概率,對用戶,就是百分之百的災難。
值得注意的的是,理想這次主動召回,值得肯定。CEO李想說:“事故可能是萬分之一,但生命是百分之百。”這句話,不該只是一句公關話術,而應成為整個行業的鐵律。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新能源的下半場,拼的不是誰嗓門大,而是誰更敬畏安全。
誰把用戶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誰才能走得更遠。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