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汽車漂移,很多人腦海里浮現的可能都是電影里引擎轟鳴、輪胎冒著白煙在彎道上劃出優美弧線的畫面。
這種極具觀賞性的駕駛技術,長久以來似乎都是大馬力燃油跑車的專屬舞臺。
然而,就在不久前,一項新世界紀錄的誕生,徹底顛覆了許多人的傳統認知。
一臺來自中國的純電動超級跑車——廣汽昊鉑SSR,在專業賽道上,以高達213.523公里/小時的速度完成了漂移,成功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紀錄中“電動汽車漂移速度最快”的項目。
這個消息一出來,讓不少人感到驚訝和好奇:電動車不是以安靜、平順為特點嗎?
它那沉重的身軀和獨特的動力特性,怎么可能完成如此高難度的超高速漂移呢?
這背后到底藏著什么樣的技術秘密?
這件事發生在2023年10月29日,由中國頂尖的漂移車手葉志成先生駕駛。
要拿到這項吉尼斯世界紀錄,條件是相當苛刻的。
它不僅僅是讓車子側滑起來那么簡單,認證規則要求,車輛必須在保持超過30度的漂移角度下,連續滑行超過50米的距離,然后取這個過程中的最高時速作為最終成績。
這考驗的不僅僅是車手登峰造極的駕駛技術,更是對車輛極限性能的一次全面拷問。
當現場的計時器最終定格在213.523公里/小時這個數字上時,它標志著電動汽車的性能邊界被再一次拓寬,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汽車工業在尖端技術領域的實力。
要理解這個紀錄的含金量有多高,我們首先得弄明白,為什么用電動車玩高速漂移會那么困難。
這主要有三大難題,可以說是電動車在極限駕駛領域的“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就是“體重”。
我們都知道,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之一是動力電池包,這塊電池為了保證續航,通常體積和重量都非常大,動輒幾百公斤。
這就導致了電動車普遍比同級別的燃油車要重不少。
在日常駕駛中,這個重量帶來的影響可能只是感覺車身比較穩重,但在高速漂移這種需要車身快速響應、姿態輕盈的極限工況下,巨大的重量和慣性就成了致命的短板。
過重的車身會讓懸掛系統和輪胎承受難以想象的壓力,轉向也會變得遲鈍,想讓它像燃油跑車那樣靈活地在失控邊緣翩翩起舞,難度可想而知。
第二座大山,是“動力輸出特性”。
燃油發動機的動力輸出,車手可以通過油門深淺、離合器結合以及變速箱檔位的切換,進行非常精細和線性的控制,動力的大小和傳遞時機都能拿捏得恰到好處。
但電動車不一樣,它的電機響應速度極快,扭矩輸出幾乎是瞬時的,一腳電門踩下去,強大的動力就毫無保留地涌向車輪。
這種特性在比拼直線加速時是巨大的優勢,但在需要細膩控制動力輸出以維持車身漂移姿態時,就變得極難駕馭。
就好像讓你用一個只能選擇開或關的水龍頭去調節細微的水流,稍微控制不好,過猛的動力就會立刻讓車子失控打轉,挑戰失敗。
第三座大山,則是“熱管理”問題。
高速漂移需要長時間維持大功率輸出,這會對電池和電機系統產生巨大的熱量。
為了保護核心部件不受損壞,電動車的控制系統通常會設置一個溫度閾值,一旦溫度過高,系統就會主動限制功率輸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性能衰減。
如果在漂移過程中,車輛突然“沒勁兒”了,漂移姿態就無法維持,不僅挑戰會失敗,還可能帶來安全風險。
因此,如何保證在極限狀態下,車輛依然能“冷靜”地提供持續穩定的動力,是所有高性能電動車都必須攻克的難關。
面對這三座大山,廣汽昊鉑SSR給出了自己的解答。
它之所以能成功,并非僥幸,而是依靠一系列尖端技術的綜合運用。
首先,為了解決體重問題,昊鉑SSR的工程師們采用了堪稱奢侈的方案——全車身大規模使用碳纖維材料。
這種材料的特點是強度極高,但重量卻比鋼鐵甚至鋁合金輕得多,是制造一級方程式賽車和航空航天器的首選材料。
昊鉑SSR的外覆蓋件百分之百使用了碳纖維,這使得它的整車重量得到了有效控制,輕量化系數達到了1.72。
簡單來說,就是在保證車身有足夠剛性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減輕了每一分不必要的重量,讓這臺電動超跑擁有了更接近傳統燃油超跑的輕盈體態,為完成高難度動態操控打下了堅實基礎。
其次,為了讓車輛在超高速下依然穩定可控,昊鉑SSR在底盤空氣動力學上下足了功夫。
它的底部設計了多達12條導流槽,形成了一套被稱為“飛行底盤”的系統。
它的原理是在車輛高速行駛時,引導車底的氣流快速通過,從而在車身下方形成一個低壓區,利用車身上下的壓力差,產生一股將車輛牢牢壓向地面的力,也就是“下壓力”。
據測算,這套系統能產生至少100公斤的下壓力,就好像有一只無形的大手在高速時把車按在路面上,極大地提升了車輛在高速漂移和過彎時的穩定性和抓地力,讓車手更有信心去挑戰極限。
而在最關鍵的動力系統和熱管理方面,昊鉑SSR更是亮出了“殺手锏”。
它搭載了全球首創的兩檔四合一高性能電機,擁有高達1224匹的馬力、12000牛·米的恐怖扭矩,零到百公里加速僅需1.9秒。
這里的“兩檔”設計是關鍵,它不像普通電動車只有一個固定齒比,而是增加了一個變速機構。
這使得它在低速時能用一檔發揮最大扭矩,實現閃電般的起步;在高速時則能切換到二檔,讓電機在更高效的轉速區間工作,保證了高速狀態下的持續動力輸出。
這套系統完美地解決了普通電動車高速再加速能力偏弱的問題。
同時,為了克服高溫這一頑疾,昊鉑SSR的核心電控系統采用了先進的碳化硅芯片。
這種新型半導體材料的能量損耗比傳統硅芯片低了80%,這意味著在傳輸同樣大的電流時,它產生的廢熱要少得多。
這從源頭上降低了系統的發熱量,保證了車輛在長時間極限輸出下依然能保持性能穩定,為完成長距離的超高速漂移提供了最可靠的動力支持。
因此,廣汽昊鉑SSR這次刷新世界紀錄,并不僅僅是一次成功的市場營銷活動,它更像是一次技術成果的集中展示。
它清晰地告訴我們,中國的汽車工業已經不再滿足于制造經濟實用的家用車,而是在技術含量最高的超級跑車領域,也具備了與世界頂級水平一較高下的實力。
作為中國第一臺實現量產交付的純電超跑,昊鉑SSR的出現,本身就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它打破了國外品牌在這一領域的長期壟斷,也為“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