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顧:一場由"人民"二字引發的品牌風暴
要潮人民咖啡館這回可算攤上大事了。原本打著"人民咖啡館"旗號在全國18個省份開了近30家直營店,紅底白字配五角星的裝修風格在社交平臺刷足了存在感。誰承想11月7日人民網一篇《"人民咖啡館",不妥!》的評論直接掀了桌子,指出"人民"二字具有鮮明的公共屬性和政治內涵,哪能隨便拿來當招牌使?
更絕的是,記者扒出要潮文化公司壓根沒拿下"人民咖啡館"商標,手里攥著的只有"要潮人民咖啡館"和"潮人民咖啡館"兩個注冊商標。這操作好比拿著臨時工牌冒充正式工,門店清一色掛著"人民咖啡館"的招牌,"要潮"倆字縮成左上角指甲蓋大的印章,糊弄誰呢?11月8日品牌方火速發聲明道歉,中國大陸門店連夜給招牌打補丁,上海四行倉庫首店直接暫停營業,店員支支吾吾說"設備升級",其實"人民咖啡館"的招牌早被遮得嚴嚴實實。
品牌爭議的雙重困局
1. 商標合規性爭議
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陳燕紅律師點得明白:《商標法》第十條第八款寫得清清楚楚,有害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或產生不良影響的標志禁止注冊。"人民"這種帶著紅色基因的詞匯,就像高壓線碰不得。要潮文化公司偏不信邪,2022年起多次申請"人民咖啡館"商標全被駁回,卻還在門店大張旗鼓使用,這波操作好比無證駕駛還開上高速,被交警攔下能怪誰?
2. 山寨店引發的次生危機
正主還沒掰扯清楚,河北突然冒出個"人民咖啡館"抖音賬號,對著網友狂噴"不是中國人"的暴論。這李鬼不僅裝修抄得一模一樣,還給正牌品牌扣上口黑鍋。要潮文化在聲明里急得跳腳,連用三個"非"字切割關系,可惜網友早把賬算到他們頭上。這種荒誕劇就像正品店門口蹲著個冒牌促銷員,賣劣質產品還罵顧客,最后挨揍的卻是品牌方。
品牌維權實戰指南
危機公關三步法
切割聲明要快準狠:要潮文化的聲明算及格,但"深刻反思"這類車轱轆話太多。學學餐飲同行,該曬商標注冊證曬注冊證,該貼律師函貼律師函,必要時學茶顏悅色當年懸賞舉報山寨店,真金白銀才顯誠意。
平臺投訴別手軟:抖音上冒牌賬號得立即舉報侵權,截圖保留"不是中國人"等言論當證據,大眾點評的山寨店頁面更要批量投訴。
法律大棒揮起來:河北李鬼涉嫌不正當競爭和名譽侵權,公證處固定證據后,律師函該發就發。
長期防御體系
國潮品牌得學會"商標占位",像故宮文創那樣把相關詞匯全注冊個遍。門店形象管理系統更要較真,加盟商敢擅自改招牌直接罰到肉疼。最關鍵是定期全網掃蕩,發現李鬼立即亮劍,別等火燒眉毛才救場。
國潮營銷的底線思維
這出鬧劇給所有蹭"紅色IP"的品牌敲了警鐘。想玩國潮?先搞明白哪些詞能碰哪些詞燙嘴。人家李寧用"中國李寧"四字殺出重圍,故宮文創把傳統文化嚼碎了再創新,都是教科書級操作。要潮文化倒好,直接把"人民"二字當流量密碼,結果密碼沒輸對,反被系統永久封禁。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