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的中國物理學家、諾貝爾得主楊振寧老先生去世,享年103歲。
他跟李政道教授在1957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楊振寧老先生是世界級的財富
楊老去世的消息傳出后,他在世界各地的學生紛紛懷念他。
60年代曾是他學生的一位印度網友,上傳了一張當年他自己拍的楊老的照片。
當時是畢業典禮,照片里的楊老非常自信,面帶微笑,身旁是他的同事。
“驚聞楊振寧教授逝世,深感悲痛。楊振寧教授是 20 世紀物理學的杰出人物,他重塑了我們對宇宙的理解。
楊振寧剛拿了諾貝爾獎不久,我自己很榮幸成為了他的學生。
我的群論和黎曼幾何,都是從他那里學來的。
他的講課清晰明了,才華橫溢,令人嘆為觀止。
他擁有一種罕見的天賦,能讓抽象的數學變得自然而然。
我至今還記得他坐在黑板前,冷靜精準地講解深奧的理論——從不浮夸,總是深思熟慮。”
楊振寧和李政道在很短的時間就獲得了諾貝爾獎。
比楊振寧的老師還要早。
他在40年代中期才去美國,1957年就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而提出“錢德拉塞卡極限”的印度裔天體物理學家蘇布拉馬尼揚·錢德拉塞卡,是楊振寧的老師之一。
在楊老得獎前,錢德拉塞卡每周都會從葉凱士天文臺開車兩個小時來給他和李政道上課,旁聽的學生里有已經拿到諾貝爾獎的大佬恩里科·費米,還有著名的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即創作了《暗淡藍點》的那位。
錢德拉塞卡是在1983年拿到了自己的諾貝爾獎,而著名的理查德·費曼則是在1965年獲得了諾貝爾獎。
楊老的朋友圈,隨便一提,都是人類科學進步史上響當當的名字。
而他,是外來者出身的佼佼者。
為什么這么說呢?
外網有個說法,說西方自文藝復興以來,多個世紀都牢牢占據了科學發展前沿的勢頭,大有一種主導的趨勢。
你看早期許多排名上面,西媒寫的都是一大群外國人的名字。
比如在西方,通常將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玻爾茲曼、普朗克這5人視為“物理學歷史的前5名”,對于楊振寧的出現,他們很難排除出去,只能找借口說列不進去
誠然,這些有名的西方物理學家的成就的確很出色,但也有過譽的例子。
比如,霍金。
對比他的名氣,和實際的物理學成就,你會發現特別不相符。
不太懂物理學的普通網友甚至想知道霍金和楊老誰更厲害,一般這個問題里總會有一個清晰的回答:楊振寧遠在霍金之上!
楊老和李政道教授拿諾貝爾獎之前,極少有華裔物理學家在世界的舞臺上展露頭角,
而宇稱不守恒僅是楊老諸多貢獻中的一個。
他的楊-米爾斯理論是現代粒子物理學的奠基性理論,楊老的光芒很耀眼,一露頭就取得了奠基性的進步,并迅速獲得了全球的認可。
他在物理學上的貢獻是具有劃時代開創性的,他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含金量很高,后續再拿這個獎的人在成就方面都比不過。
物理學進入到現代以后,想要突破變得極為困難。
得到一個突破性進展,至少需要100億美元和一萬個出色的物理學家做相輔的代價,才能實現。
物理學其實是一個很深奧的學科,普通人其實連物理學入門的理論都整不明白。
試圖對自己不理解的領域的大佬,進行排名和評價,都是不合時宜的。
可我們要知道的一點是,物理學分很多個領域,很多人只能專注于一個領域,但楊老在多個領域的貢獻名列前茅。
西媒主流輿論可能不太愿意談及楊老的綜合貢獻,
有他們自己的私心。
但更多其實是因為物理學太難懂了,整個社會只有極少一部分人才會在報考大學時選物理專業,而楊老的東西則是這個專業的碩士才能接觸到。
能看明白楊老理論的人,鳳毛麟角。
因而也有一個聲音說,如果在鼎盛時期,讓他和愛因斯坦比,后者可能會被他打敗!
當然,以上比拼排名和科研實力的話,都不夠嚴謹。
因為物理學家是無法進行排名的,因為這個學科的難度和發展趨勢擺在那。
但在這里,還是想說我很佩服楊老的實力,也因為能跟他處在同一個時代而感到榮幸。
本土走出來的中國天才
在中國近代史時期,誕生了許多著名的科學家,他們在建國后都投入到了報效祖國的隊伍里。
他們出色的能力常常讓我們驚嘆。
他們無一例外是天才,而且跟當下的天才,有本質上的區別。
老一輩的天才,能力強到很可怕,從0到1的突破,很難,但是他們無一例外都做到了!
而錢老和楊老,是那一輩天才里面的天才。
翻譯家許淵沖在書里提到過楊老從小就過人的資質。
楊老從小就是文理兼容的天才,記憶力驚人,四歲會認3000多個字,5歲就能將《龍文鞭影》背的滾瓜爛熟。
6歲時他父親從美國回來,已經看到了兒子身上過人的聰敏,“領悟能力很強,能舉一反三”。
去海邊散步的時候,楊老總是撿那些極小但卻很精致的貝殼。
因而他父親常說“振寧的觀察力異于常人”。
楊老打小讀書就不費力,7歲上三年級,初中的暑假跟清華的學生學《孟子》,全能背下來。
這讓許淵沖很汗顏,自己是文科生,都是只記得開頭幾句。
高二的時候考西南聯大,2萬考生他考了個第二名。
上大學讀原本的《悲慘世界》,一邊讀一邊翻譯成中文給弟妹聽。
他在讀書方面,真的是方方面面都是降維打擊。
當然,也有不那么愉快的事情發生過。
許淵沖在聯大念的是外文系,楊老念物理系,葉公超是他倆的英文老師。即便專業不同,在英語考試里楊老還是拿了第一名,許淵沖比他少1分。
雖是物理專業的學生,但楊老的英語極好。
曾經就一個語法問題請教葉公超老師,“有的過去分詞前用be,為什么不表示被動”?
楊老對異常的現象敏感性極強,然而葉公超卻不屑回答,反問學生“Gone are the days”為什么用“are”?
從這以后,楊老都不直接問葉公超問題了。
幾十年后,楊老跟許淵沖見面后,坦言自己在西南聯大本科,以及隨后碩士2年學到的東西,比起美國最好的大學,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楊老的老師們都是相關學科在中國的帶頭人,
力學老師是周培源,電磁學老師是吳有訓,微分幾何的老師是陳省身,本科論文指導老師是吳大猷,碩士論文導師是王竹溪。
楊老覺得本科時期學到的場論,比他去芝加哥大學學到的還要高深得多。
國內老一輩的學者,在融貫中西方面,總是能發揮出中文教育的優勢。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