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終于落地。
備受關注的前DeepSeek研究員羅福莉正式宣布加入小米,就職于Xiaomi MiMo大模型團隊。
她來自四川宜賓,碩士畢業于北京大學,曾在阿里達摩院、DeepSeek任職,被冠以“95后天才少女”之名。過去大半年,曾傳出雷軍以千萬年薪招募羅福莉的消息。如今,謎底揭曉雷軍將她招入麾下。
來自四川,北大學姐
曾任職DeepSeek
羅福莉是位95后,高中就讀于宜賓市第一中學。本科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計算機專業,碩士保送到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繼續深造。
嶄露頭角是2019年,尚在北大攻讀碩士二年級的羅福莉,在人工智能領域頂級國際會議ACL上一口氣中標8篇論文,其中2篇為第一作者。“天才AI少女”的標簽隨之而來。
面對各種聲音,羅福莉并不希望自己被神化,曾真誠又自信地回應道:“我認為自己是付出了足夠的努力,當然也可能有運氣加持;關于我的工作價值,相信大家看了paper和code后會有判斷……”
據紅星新聞報道,碩士畢業那年,羅福莉通過“阿里星”入職阿里達摩院,從事人工智能領域研究。阿里星是阿里巴巴面向全球頂尖青年科研人才推出的招募培養計劃,類似于華為“天才少年”計劃,入選者無不是百里挑一。
在阿里達摩院,羅福莉擔任機器智能實驗室研究員,負責開發多語言預訓練模型VECO,并推動AliceMind項目的開源工作。
轉折出現在2022年,羅福莉離開阿里,進入量化對沖基金公司幻方量化。隨后,她擔任DeepSeek深度學習研究員,參與研發MoE大模型DeepSeek-V2。羅福莉曾撰文表示,“單論該模型的中文水平,是真實處在國內外閉源模型的第一梯隊。”
2024年底,DeepSeek在全球范圍內引發關注。緊接著,小米被曝以千萬年薪挖角羅福莉的消息沖上熱搜。意外走紅后,羅福莉并未正面回應,只是在朋友圈發文稱,希望安安靜靜做事。
沉寂大半年后,羅福莉的去向逐漸清晰。
今年10月,小米與北京大學聯合發布的一篇論文中,羅福莉位列通訊作者。盡管論文沒有標明她是否屬于小米團隊,但是作為論文主要負責人,小米和羅福莉顯然已進行了深度合作。
如今塵埃落定。她在社交平臺正式官宣:“智能終將從語言邁向物理世界。我正在Xiaomi MiMo,和一群富有創造力、才華橫溢且真誠熱愛的研究員,致力于構建這樣的未來,全力奔赴我們心目中的AGI。”
雷軍的新戰場
至此,雷軍又得一員AI大將。
小米布局人工智能由來已久。早在2016年,小米AI實驗室宣告成立,初期主要為小愛音箱等IoT產品服務,研究方向涵蓋視覺、聲學、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機器學習和大模型等全棧技術領域。彼時,AI更多作為功能模塊嵌入終端設備。
到了2023年,隨著ChatGPT引爆全球大模型浪潮,小米成立AI實驗室大模型團隊,由曾任東芝(中國)研究院研究員、微軟小冰首席語音科學家的欒劍擔任負責人。
彼時,雷軍在年度演講中提出小米的AI戰略是輕量化+本地部署的思路,讓用戶在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實現大模型的先進生產力,
直到今年4月,小米開源其首個推理大模型Xiaomi MiMo,這是來自新成立不久的“小米大模型Core團隊”的初步嘗試。而從羅福莉社交平臺發布的團隊合影來看,現場約40人同框,可見小米或為MiMo組建了一支規模可觀的研發隊伍。
具體技術表現上,Xiaomi MiMo在數學推理(AIME 24-25)和代碼競賽(LiveCodeBench v5)測評中,僅用70億參數就超越了OpenAI的閉源模型o1-mini和阿里Qwen的320億參數開源模型QwQ-32B-Preview。
很快,小米又陸續開源多模態大模型Xiaomi MiMo-VL、原生端到端語音大模型Xiaomi-MiMo-Audio等,并稱后者是見證語音領域的 “GPT-3 時刻”。
投入的決心同樣體現在真金白銀上。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在今年初的財報電話會上明確表示,AI是小米研發投入的核心方向之一。2025年小米將投入300億元研發費用,有四分之一會投入AI領域。
“人工智能和芯片是小米非常重要的兩個子戰略。”此后盧偉冰進一步透露,將持續推動AI領域基座大模型研究,為業務服務。
對小米而言,押注AI已成為必選題。不論是手機、汽車還是loT生態,想要在日趨同質化的競爭中不掉隊,自研大模型勢在必行,才能打開更多想象空間。
但這條路并不輕松大模型投入重、變現難,賽道上已擠滿巨頭。不過雷軍對此向來清醒,多次強調:“AI不是口號,而是必須落地的生產力。”
人工智能的競爭,說到底也是人才的競爭。如今關鍵角色就位,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