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月,小雷總能刷到同一個消息——存儲漲價。
都說“以前囤黃金,今年囤內存條!”你以為這是夸張過頭?實際真不是開玩笑。從數據來看,內存條兩個月翻個倍、固態硬盤更是一天一個價,連帶著新手機都集體變貴了。更扎心的是,手機廠商高管集體哀嚎。就在上個月,盧偉冰還發過微博表示無法改變全球供應鏈的走勢,所以存儲成本上漲也遠高于預期,且會持續加劇。
圖源:微博
為什么好端端的存儲,突然就變貴了呢?
說白了就四個字——供不應求。以前咱們買手機,買電腦,存儲芯片這些主要是給消費者群體自用。現在 AI 火了,各種大模型訓練、數據中心建設都在搶內存和閃存。就拿 OpenAI 來說,整個項目能要了全球將近四成產能的存儲需求。
要知道,有句話叫做“物以稀為貴”。
只不過這減產的壓力,倒直接傳到了手機廠商身上。紅米 K90 原本 256GB 和 512GB 差價 600 元,被網友罵到緊急降價 300 元。不漲價賺不到多的錢,一漲價又怕丟客戶,廠商可謂是在“夾縫中求生”。
圖源:三星官網
但你們絕對想不到的是,在這波漲價怕得罪消費者的浪潮里,有個“老油條”無所畏懼。
它就是——蘋果。
堅持我行我素,把“無視成本”刻進了 DNA 里。
就拿 iPhone 17 Promax 來說,2TB 版要比 1TB 貴了足足 4000 元。就這差價,已經足夠買上一臺國產中端機了。誠如網友所言:蘋果的內存就是金子做的,庫克揮鐮刀的姿勢永遠優雅。
你說它不合理吧,人家一直這么干;你說消費者不吃這套吧,每年銷量還是遙遙領先。(拋開 iPhone 16 系列)
根據數據顯示,截止 11 月 7 日,iPhone 17系列在中國銷量已突破 900 萬臺,比去年同期的 iPhone 16 系列提高了 150% 以上。什么概念呢,就好比同期發布的小米 17系列來說,蘋果銷量領先大約 5 倍......
小雷覺得哈,蘋果之所以能夠賣得好,一方面是用低價基礎款吸引用戶,使其依賴持續收費的 iCloud 服務;另一方面則瞄準存儲需求高的用戶。
圖源:蘋果官網
面對手機將全面漲價的情況下,消費者們怎么看呢?
可以說是兩極分化。一方主打“早買早享受”,趁著現有雙十一、以及國補政策優惠,該下手時就下手。不然拖到后面,指不定要被割多少韭菜。
另一方則認為“晚買享折扣”。每年都有漲價的新說法,年年不還是有平價手機上市。既然上有政策,那肯定下有對策。手機廠商們想要穩住市場和客戶群體,肯定會再三斟酌,不能光割用戶韭菜吧。萬一未來兩三年內,國產廠商在存儲方面有突破呢?以后的事可說不準。
圖源:小紅書
其實作為普通消費者來說,小雷覺得主要還是看剛需。如果你剛需換機,那就趁著有活動的時候及時下手;如果還能用的情況下,那就等等后面研發的新技術。至于網友們所言的趕緊換新機,關鍵也是看你怎么用手機。像小雷這種平時刷刷視頻,打打游戲的情況下,對存儲需求不會太高,一般 256GB/512GB 差不多。但如果是內容創作者、手機辦公重度用戶的話,還是建議高存儲的。
這年頭,花錢主打一個花得明白,不花那冤枉錢。
話說,如果是你們的話,會選擇早買早享受呢,還是晚買享折扣?歡迎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哦。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