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企業家頂流,如今卻在抖音上平均每小時流失上千粉絲,雷軍的“完美網紅”人設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
10月28日,社交媒體數據顯示,雷軍的抖音賬號已斷更超過半個月,粉絲數量暴跌超70萬。與此同時,小米集團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同樣不容樂觀,自10月13日成都發生小米SU7致命交通事故后,公司市值蒸發超過900億港元。
這位曾經被譽為“最強帶貨王”的企業家頂流,如今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口碑危機。
遙想去年此時,雷軍還欣喜地分享自己從1000萬粉絲漲到3000萬粉絲僅用半年時間的佳績。而如今,他不得不面對粉絲持續流失的尷尬局面。
01 流量反噬,企業家頂流遭遇滑鐵盧
雷軍的掉粉速度令人咋舌。數據顯示,最近15天雷軍掉粉30萬,而這一數字在后續進一步擴大。
曾經,雷軍的抖音賬號擁有超過4500萬粉絲,他被稱為最強帶貨王,是名副其實的企業家頂流。
如今,他的每條視頻評論區都成為了網友們討伐的陣地。
雷軍流量的反噬不僅體現在粉絲數量上,更直接反映在公司的市值上。10月13日,一輛小米SU7超速碰撞后起火,隱藏式門把手失效讓路人救援失敗,駕駛員最終不幸遇難。
事故發生后,小米股價一天內跌幅高達7.3%,市值蒸發超900億元。
流量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當雷軍站在流量巔峰時,他享受了流量帶來的巨大紅利;而當產品遭遇重大安全事故時,流量同樣會將負面效應成倍放大。
02 危機四伏,小米如何應對信任危機
成都SU7事故不是小米汽車遭遇的第一次重大安全事故。早在今年3月29日,安徽銅陵高速上一輛啟用智能駕駛的SU7撞上施工隔離帶后爆燃,三名女大學生不幸遇難。
當時就有“車門鎖死無法逃生”的質疑。
在短短198天內連續發生兩起致命事故,小米官方和雷軍均未給出明確回應。這種沉默與事故的嚴重性形成了鮮明對比。
更讓公眾感到不滿的是,在成都事故發生當天,雷軍還在社交媒體上宣傳“嫩芽黃車色”,評論YU7車主攝影大賽。
“都這個時候了,還堅持宣傳產品,就不能暫停一下么?”許多網友發出這樣的質疑。
小米的應對措施同樣引發爭議。在事故引發廣泛關注后,雷軍參加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對3天前的事故只字不提,卻強調要打擊網絡水軍、黑公關。
與此同時,小米法務部忙著給各大平臺發函,要求刪除2700多條相關內容。
“出了事不想著解決,先想著捂嘴?這哪是和米粉交朋友,分明是把米粉當傻子!”網友們如此吐槽。
03 人設崩塌,親民形象遭遇嚴峻挑戰
雷軍曾經靠著“和米粉交朋友”的親民人設圈粉無數。他早年打造的“親民工程師”形象讓小米的“正品保障”品牌特性深入人心。
然而,如今這一人設正面臨嚴峻挑戰。
小米的營銷方式中,總是擅長使用“限定詞”和“小字注釋”,甚至過多使用夸張詞匯,強行攀附行業標桿產品。
比如小米SU7的宣傳海報中稱,SU7的零百加速1.98秒,卻用小字備注“不含起步時間”。不含起步時間算什么零百加速?這不是將用戶智商按在地上摩擦嗎?
再比如小米宣傳SU7采用“小米超強鋼”,小字備注卻是“材質項目名稱”;宣稱是“地表最快四門量產車”,小字備注“目標成為”。
這種“大字宣傳、小字免責”的方式被指玩文字游戲,讓老用戶產生強烈的被欺騙感。
雷軍的“親民”人設,不該是營銷工具,而應是責任的象征。當粉絲期待你“說實話”,你就不能再只“發通告”。
否則,掉的不只是粉絲和股價,更是公眾對一個國民品牌的最后信任。
04 前路迷茫,小米如何走出至暗時刻
面對這場信任危機,小米并非沒有轉機。但要真正實現突破,小米必須完成兩大轉型。
首先,從“營銷導向”轉向“技術導向”。
小米必須要在芯片、智駕、汽車安全等核心領域加大投入。過去小米靠“互聯網思維重構營銷”崛起,但如今行業周期已經切換,流量紅利的消退讓小米的營銷模式逐漸顯露出短板。
智能手機行業已進入性能、參數、AI功能高度同質化的階段,單純依靠“定語營銷”已無法打動愈發理性的消費者。
其次,從“流量依賴”轉向“體驗深耕”。
小米需要減少對創始人IP的過度依賴,將資源更多投入到用戶真實需求的挖掘上。比如優化手機續航與影像體驗、提升汽車智駕系統的穩定性,用可感知的產品實力替代噱頭式宣傳。
對于兩起致命事故,小米需要拿出負責任的態度,公開調查結果并提出切實的安全改進方案。安全是科技產品的立身之本,任何回避與拖延都會進一步消耗信任。
同時,雷軍需要重構魅力型領導力的內核。他的個人魅力曾是品牌的重要資產,這種魅力不應該只依賴回微博開車門等表層互動,應該回歸企業家精神的本質。
對產品的極致追求、對用戶的真誠尊重、對承諾的堅定踐行——這些遠比口號更能重建信任。
同濟大學專家分析,電子門把手看著炫酷,但一旦遇到斷電或車身變形,很可能直接失靈。這仿佛是小米當前處境的一個隱喻:過于炫目的營銷外殼下,基礎的安全設計卻存在隱患。
十年前,小米靠清晰的性價比戰略和真誠的品牌溝通,在移動互聯網浪潮中崛起。十年后的今天,它面臨的不是外部競爭的圍剿,而是內部戰略的迷茫。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