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體育強國的戰略指引下,中國體育用品產業正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近日,由安踏集團牽頭組建的體育用品產業創新聯合體在北京召開第二屆大會,正式發布名為“九曜·星圖”的九大科技方向系統性規劃及全新標識。這標志著中國體育用品產業從單點技術突破邁向系統化創新的新階段,一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產學研深度協同融合的行業創新生態組織正加速崛起。
以北斗為引,擘畫“九曜·星圖”創新藍圖
聯合體此次發布的“九曜·星圖”計劃,以北斗九星——“北斗七星”與“左輔”“右弼”二隱星共構的“九曜”天象為戰略母題,首次系統構建了覆蓋體育用品全產業鏈的九大核心技術體系。該體系將高性能材料、運動科學、功能性設計、奧運科技、環保可持續、智能制造、AI應用、智能可穿戴、顛覆式工藝協同布局,形成指引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創新星圖”。
這一戰略架構,正是對體育產業核心命題的系統回應:
去向何方?——以北斗為引,確立中國體育產業從“跟跑”到“領航”的戰略方向,立志成為全球體育科技的指引者;
如何抵達?——以九曜為系,構建覆蓋創新全鏈的生態系統,通過跨領域、跨主體的協同創新凝聚突破力量;
為何而行?——以星圖為愿,為實現科技自強、助力體育強國貢獻永恒價值,彰顯中國企業的時代擔當。
“九曜·星圖”不僅是一張技術路線圖,更是一套植根中國文化、面向全球競爭的產業創新范式,標志著中國體育用品產業正式邁入以系統創新定義未來、以開放生態共創價值的新階段。
作為該戰略體系的首批落地成果,本次大會率先啟動了“天璣·高性能材料攻堅計劃”與“右弼·AI應用計劃”,分別在智能材料與設計智能領域展開系統性攻關。其余七大科技方向也已規劃清晰,將按節奏陸續啟動,共同推進“九曜·星圖”體系的全面落地,展現聯合體以系統化布局推動產業全域創新的堅定決心與高效執行力。
同步發布的全新標識深度融合了這一戰略構想:跑道線條構成的無限形態,以“莫比烏斯環”為靈感,象征著體育精神永續循環、創新探索沒有邊界的深刻理念,也寓意著聯合體凝聚全球頂尖智慧,共同面向未來、挑戰未知;中段的繩結結構,代表著聯合體成員間緊密協同、聚力攻堅的共同體意識;整體嵌入的北斗九星意象,則精準呼應“九曜·星圖”的戰略布局,彰顯了中國體育產業以系統化創新攀登全球價值鏈頂峰的雄心。
從聚合到共生,構建全球開放式創新生態新范式
自2024年10月由安踏集團牽頭成立以來,創新聯合體始終致力于打破產學研用的體制壁壘,加速推動技術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轉化進程。經過一年發展,聯合體成員已從最初的13家迅速擴展至34家,新成員包括浙江大學、復旦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頂尖高校,東麗酒伊、陶氏等供應鏈企業,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等科研機構,以及阿里云、中國移動、智元等AI領軍企業,構建了從基礎研究、技術攻關到產業應用的完整創新鏈條。
這一創新共同體的快速壯大,源于其清晰的使命驅動:匯聚產業科研力量,構建資源共享體系,推動技術普及與成果轉化,建設開放式的全球創新生態。聯合體著力構建“需求—研發—產業落地”閉環,致力于解決長期制約產業發展的科技與經濟“兩張皮”問題,讓創新成果更快走向市場、創造價值。
目標明確:劍指全球創新高地,破解“卡脖子”難題
面對體育用品產業在高端材料、核心工藝等領域長期存在的“卡脖子”問題,聯合體確立了打造全球體育產業創新高地的戰略目標。聯合體立志在高性能材料、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構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發體系,不僅要實現技術突破,更要引領行業科技創新與國際標準制定。
為此,聯合體計劃到2030年將成員規模擴展至100家,全面覆蓋產業鏈上下游的領軍機構,打造全球創新生態的標桿。在攻堅機制上,聯合體將全面推行“揭榜掛帥”模式,由秘書處發布關鍵技術需求,面向全體成員公開競標,計劃每年突破3-5項“卡脖子”課題,確保資源集中攻堅。同時,通過建立清晰的成果歸屬與利益分配制度,持續強化協同創新生態,推動中國體育用品產業實現高端化、高價值升級。
成果初顯:兩大技術平臺與AI戰略同步落地
創新布局已見成效。本屆大會上,聯合體即展示了其協同創新的初步成效:發布了基于膜科技平臺的“無氟安踏膜技術”和基于玄武巖纖維科技平臺的“六度芯保暖科技”。
其中,與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團隊聯合研發的“無氟安踏膜技術”,攻克了無氟高性能防水的世界性難題;而源自安踏-徐衛林院士工作站成果轉化的“六度芯保暖科技”,則融合了嫦娥六號月面國旗紡紗技術,突破了玄武巖纖維在體育用品領域的應用瓶頸。
牽頭單位安踏集團亦發布了雄心勃勃的“AI365戰略”,旨在全集團范圍內普及人工智能應用,并推出了行業首個設計大模型——“靈龍設計大模型”,展現了其將前沿科技轉化為產品創新與商業價值的決心。
以科技自立自強筑牢產業根基,用開放協作拓寬創新邊界
體育用品產業創新聯合體“九曜·星圖”的發布,不僅是一次品牌升級,更是一次創新范式的深刻變革。它標志著中國體育用品產業正從依靠單一企業或技術的“點狀突破”,轉向構建能夠持續產生突破性創新的“系統能力”。
安踏集團首席運營官、聯合體執行理事長陳科在大會致辭中提到:“‘九曜·星圖’就像北斗七星之于人類文明,是堅定的指引、永恒的動力,更將是我們聯合體成員開放協作、探索未來的最好見證”。而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耦合,正是推動科技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爆品的關鍵躍升。目前,聯合體已初步實現從技術攻關到成果轉化的系統性突破,無氟安踏膜、玄武巖“六度芯”保暖科技正是協同創新的具象體現。
面向未來,陳科強調:“自主創新是開放環境下的創新,絕不能關起門來搞。”為此,創新聯合體將持續攜手全球優質研發資源,以科技自立自強筑牢產業根基,用開放協作拓寬創新邊界,實現從“物理相加”到“化學相融”的跨越。在加快建設體育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背景下,這一“系統化創新+開放式協作”的探索,正為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提供寶貴實踐經驗,彰顯行業創新共同體的責任與擔當。【廣告】
來源:東方網
全部評論 (0)